春日的潼城,漫步在大街小巷,道路整洁有序,景色宜人;走进各个小区、楼道,环境干净优美,居民怡然自得;农贸市场里,处处通畅洁净、秩序井然;公园、广场绿树成荫……多年的文明创建工作使得潼城发生了美丽“蝶变”。
近年来,潼南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以创建全市、全国文明城区为统揽,抓建设强基础,抓管理促规范,抓机制管长效,城区文明程度和公共秩序、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老旧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。记者 吴鑫袁 供图
老旧小区换新颜“老居民”乐享“新生活”
“如今想上楼就上楼,想下楼就下楼。不用爬楼梯,简直太方便了。”家住桂林街道龙潭社区的李永翔老人感慨地说。
李永翔所居住的小区,是典型的“板房”老旧小区,修建于2007年,一层和二层是商业门市,三层至七层是居民住宅。
十多年过去了,小区也淡退了光鲜的容颜:墙体斑驳、私搭乱建,楼道灯不亮、下水道堵塞、停车位不足……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,成为居民心中的隐痛。
“以前的小区几乎都没有设计电梯,年轻的时候爬爬楼梯就当锻炼身体,如今年纪大了,每次回家爬7楼非常吃力,除了有事,平时都不轻易下楼。”李永翔说。
前两年,李永翔所居住的小区在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下,加装了电梯。居民们爬楼难、爬楼累的问题,得到彻底解决。如今,小区还新种植了绿植、规范了停车区,迎来了崭新的变化。
除外观变美,潼南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上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功夫花在“里子”上——管线管网改造、重做屋面防水、自来水户表改造……一大批老旧小区摇身一变,成为功能完善、环境整洁、管理到位的美丽家园,市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提升。
改善居住环境,实现宜居梦想,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。目前,潼南区已累计投入资金约5.52亿元,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59栋,房屋建筑面积144.14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18478户。
农贸市场标准化“菜篮子”拎得很舒心
“张阿姨,今天买点什么菜?”“还真没想好该吃点什么,我再逛一逛。”在位于春阳街的井田农贸市场内,像这样的日常寒暄,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,这里不再是小小的菜市场,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社交圈。
“以前环境非常杂乱,菜品也没分区,总有一种不卫生的感觉。现在档次提高了,整洁有序了,买菜不用急急忙忙,变成了一种享受。”市民张阿姨说。
一直以来,农贸市场都是城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的重要场所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,城市更新速度日益加快,每天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逐渐成为城市的一块心病:环境脏乱差、设施陈旧破旧、通道堵塞挤等问题广受诟病。
如今,经过改造升级,井田农贸市场有了另一番景象。菜类摊位不仅有了相应的分区,还有专门的活禽宰杀间,肉类摊位更是增加了冷藏柜,进一步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。
井田农贸市场的变化,只是潼南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之中的一项成果。目前,潼南滨江标准化农贸市场也在如火如荼地改建中,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,改造升级后将更名为“金鸭坝老潼南集市”,改造主要从改善环境、丰富产品品类、提升管理服务和文化植入四方面入手,打造融合老潼南人记忆文化的生活场景。届时,该市场将安装新风系统、中央空调,设置农残检测室,进行数据化管理。还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图书室、潼南文化产品展厅等文化设施,为居民提供免费饮水、休闲娱乐等便民服务。
公厕精细化管理让“方便”更方便
“以前的厕所不透风、设施老、又暗又潮,我每次来上厕所都是急急忙忙的,上完了赶紧出去,一秒钟都不想多待。现在改造好了,采光好、通风好、非常宽敞,里面还安装了空调,政府改造公厕这件事儿,就是办得好。”住在老城大同街的居民张女士,为八角庙农贸市场外的公厕改造竖起大拇指。
对许多潼南人来说,八角庙农贸市场是几代人的记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市场周边的一些基础设施已经“上了年纪”。近年来,潼南区全面实施公厕改造提升工程,前年7月,改造后的公厕硬件功能和设施档次明显提升。
基础设施逐渐完善,后期管理更要跟上。记者走进福山公园看到,公厕管理员李阿姨正仔细地擦拭着台面上的水渍。“我主要负责福山公园这里的公厕,每天早上5点半就上班了,早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公厕的设施能否正常运转。这里来往的人比较多,公厕使用率比较大,我们必须随时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。”李阿姨说,除基本卫生外,她还用空气清新剂、熏香等,改变厕内气味,提高如厕舒适度。现在公厕环境好了,设施齐全了,入厕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不少。
“厕所的文明程度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。潼南区坚持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,在公厕新建、改造、提升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,为市民提供舒适整洁的如厕环境。”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目前,潼南区有区城管局直管公厕91座,近5年已完成改造20座。